
教導孩子如何觀察與積累素材 作文補習班寫作訓練關鍵技巧
在現代教育中,觀察力與素材累積能力是學生語文表達的基礎。許多家長與教師常反映:孩子腦中「沒畫面、沒感覺、沒故事」,導致寫作內容空泛、詞不達意。其實,這不是語文能力不足,而是缺乏日常觀察與寫作素材的累積訓練。
作為一位專業教育者,我們深信:「會觀察、能整理、懂轉化」,才是孩子寫出好作文的關鍵能力。而這正是【孔夫子作文】教學核心中的重點之一。
為什麼孩子寫不出好作文?觀察力才是根本
很多孩子在面對作文題目時,只會寫「媽媽很辛苦」、「我很生氣」、「我很感動」等空泛詞語,原因在於:
-
❌ 不知道如何觀察生活細節
-
❌ 沒有習慣記錄日常片段
-
❌ 缺乏將經驗轉化為內容的訓練
這會導致孩子的作文缺乏畫面感與真實性,也難以在段落中展現思維層次與情感溫度。
【孔夫子作文】如何透過素材訓練提升寫作表現?
在【孔夫子作文】的教學系統中,我們特別設計了「觀察與素材積累」單元,幫助孩子從生活中提煉出具有表達力的寫作素材:
1️⃣ 日常觀察筆記|寫作素材的第一步
每天觀察一個人、一件事、一個場景,並記錄:
-
看見了什麼?
-
感受到什麼?
-
想到什麼故事或情感?
📌 延伸閱讀:孩子寫不出作文?從觀察力開始培養
2️⃣ 素材分類地圖|建立寫作資料庫
我們教孩子將生活素材依照主題分類,例如:
-
家庭經驗(感恩、關愛、衝突)
-
校園故事(朋友、老師、比賽)
-
自然觀察(四季、動物、天氣)
-
心情轉折(害怕、快樂、挫折)
這樣的「素材地圖」,能幫助孩子在每次寫作時快速調出靈感,不再面對空白紙張發呆。
3️⃣ 主題式寫作練習|將素材轉化為故事
我們以孩子熟悉的經驗為出發點設計寫作題目,如:
-
「印象最深的一次挫折經驗」
-
「一段讓我成長的對話」
-
「我看見的冬天」
並引導孩子從觀察—感受—描寫,逐步轉化為完整文章。
家長在家也能做的觀察力訓練
即使不在教室裡,家長也可以這樣幫助孩子建立觀察與表達習慣:
💬 吃飯時聊聊:「今天有沒有看到特別有趣的事情?」
📷 出門後問問:「你覺得剛才哪一幕最值得記下來?」
📝 寫日記不只紀錄事件,而要加上感受與想法(如畫面、聲音、氣味、表情)
📌 延伸閱讀:如何在家訓練孩子語文表達力?
為什麼素材能力,是寫作力的根?
教育專家指出:有內容,才有可能寫得好。
語文表達,不只是技巧與詞彙,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觀察深度與素材量。這正如建房子需要磚瓦,寫作文也需要素材養分。
掌握素材累積方法的孩子,不僅作文更具情感,也能在未來的統測寫作、國語會考、學測國寫中脫穎而出。
結語:素材,是作文內容的生命力
好作文不是「寫出來的」,而是「看」出來的。
透過生活觀察、情感覺察與素材筆記,孩子能將眼中的世界轉化為筆下的畫面,寫出有溫度、有故事、有真實感的文字。
選擇【孔夫子作文】,我們陪伴孩子從「會觀察、會記錄、會表達」出發,寫出屬於自己的動人故事。
👉 想了解更多台中作文補習班的寫作訓練課程?
請造訪:https://www.cec.taipei
📱 LINE:@980bojrf |📞 電話:0923-133-923
FB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ec.taipei/
Youtube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cozwrite/shorts
Tiktoke: https://www.tiktok.com/@coz.write